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学习抗战精神,回顾历史,缅怀前辈光辉业绩,把抗战精神发扬光大,努力践行自己的使命,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一、什么是抗战精神? 在八年的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抗战精神。以下几点为核心内容。 (一)舍身救国、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八年抗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以身殉国的感人故事,他们忘记自己,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牺牲生命,从中折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制造种种恐怖暴行,惨无人道,屠杀中国人民,令人发指,面对日军的法西斯暴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始终进行着殊死的抗争。 (三)统一抗战、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解放以前近百年来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中国就是一盘散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屠杀,以血的事实教育了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团结一致,抗战到底,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自强精神。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采用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畏强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就是抗战精神的最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建设伟大祖国的宝贵财富。 二、抗战概况 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工业国之间的较量,其中既有落后挨打、四亿国人无奈几十万倭寇进犯的惨痛经历,又有用土枪刀矛同洋枪大炮拼搏的悲壮。 1931年日本利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轻易占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北地区,在那里建立伪“满洲国”,其每年十几亿日元的财政收入归日本支配,因此在全国抗战之初日本对华便有了四倍的财力优势,且能集中使用。从双方综合国力的系统对抗看,中国大而杂乱,日本小而有序,有人形容是以一盘散沙对付一个组织严密的蜂团攻击。而后,随着战事的推进,抗日战争经历了敌强我弱,彼此相当,我强敌弱的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同甘共苦、团结一致,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靠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民族精神团结在一起。在日寇大举入侵,民族危亡紧要关头,中华民族空前地觉醒。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停止了利益纷争,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缴械投降。共产党领导的统战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局面。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如何发扬抗战精神?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抗战精神的内涵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以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用抗战精神实现祖国统一和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应成为战略之一 第一,抗战精神包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保障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人心齐则国必强。抗日战争时期,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力量,经过全国人民八年艰苦卓绝的团结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必须承认是民族精神凝聚力量作用的结果。现代社会更应该继承与发扬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优秀的民族精神,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第二,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频频为侵略历史翻案,一再冲撞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从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大举扩充军备等使我们不得不防备日本侵略扩张的险恶用心。抗日精神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迫切需要。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第三,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无疑是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抵抗外部敌对势力侵略我国的法宝。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抗战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凝聚、献身、奋斗精神,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内在的凝聚力。这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前提。 (三)用抗战精神激励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战胜利已70周年,那是一段无法也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和平的歌声也已伴随我们很久,但是,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烈士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因为,那段历史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战、英勇抗争,牢牢地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并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仅仅是简单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抗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之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这个过程之中寻求一个民族奋进、发展的精神。英勇战士为国牺牲之无悔,为国捐躯之无惧;如杨靖宇、吉鸿昌、张自忠、蔡炳炎、赵一曼等等,这段历史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们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永远记住他们。因为,没有这些名字以及许多献身的无名英雄,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发展。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程中,中国人民向世人所展示出来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催促今天的人们继续奋发努力,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各种远景,完成各项任务。所以,我们说,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我们一定会发扬抗战精神,以史为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在大统战的洪流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奋力拼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兴旺努力奋斗。 (四)发扬抗战精神,从自身做起。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今天,我们应该在了解过去,学习民族精神的基础之上,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做一个立足现在,放眼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做一个文明律己、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友善老实、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敬业爱岗、不计得失的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三严三实”,时时处处,以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政议政,作为政协委员,不忘自己的使命,肩负人民的重托,时刻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利益诉求,履行好政协委员的各项职责。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把抗战精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传达给广大的学生,自己的言行要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以勤勉于事业为重、以无私奉献为追求,以最大程度把自我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时代发展进步的洪流中。 不忘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战胜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而蕴含于其中的伟大精神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我们应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作者崔铁宁系博士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女教授协会理事。民革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