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伟大征程--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 征文选登 查看内容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的生态保护梦

2018-11-1 15: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99| 评论: 0

摘要: 也许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动物保护者。但对于1983年毕业于人大贸易系、职称还是高级经济师的本人来讲,对人们十分看重的经济和生态,有着独自的看法,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中英文词汇分析,经济(Econom ...
    也许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动物保护者。但对于1983年毕业于人大贸易系、职称还是高级经济师的本人来讲,对人们十分看重的经济和生态,有着独自的看法,经济与生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中英文词汇分析,经济(Economic)、生态(Ecology),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eco,源于希腊语“家园”之意,人类的家园是地球,可地球仅仅是人类的家园吗?当然不是,地球上还有动物、植物,这就是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人们爱把狭义的经济理解为做买卖、赚钱;而在古代,经济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世济民,是经营好维持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人认为,大自然是最高明的经济师,而人类的经济活动亟待生态化。
我经常问小学生:“动物的粪便对大地是有益还是有害?”大家都知道是有益,这是在施肥。一个物种的排泄物,会成为另一个物种的营养物,这就是循环经济,而人类目前的活动是线性的,不是环形的,导致最终我们被垃圾包围。所以人类的活动亟待生态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保护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一荣俱荣。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这些都将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我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事业的崇高。我认为,保护环境的最高境界是克制住自己的物欲,自然无法承载过分的物欲追求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把自己的目标放在精神追求上,那生态环境的未来就有希望了。生态问题,不是生态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行为出了问题,行为受思想的控制,所以我们做科普,最重要的就是要重塑人的生态知识和环境意识,教会人们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我从自身做起,十几年来坚持吃素,绿色出行、环保出行、低碳出行,难道是一个苦行僧吗?非也,我用千元相机观鸟,乐此不疲记录下无数个经典的瞬间。
    自1987年开始从事动物保护工作,11年在濒危动物中心,20年在麋鹿苑,在麋鹿苑设计的灭绝动物公墓是我最引以自豪的科普创意,多种灭绝动物的墓碑逐一压倒,连成多米诺骨牌,让人心中不免一阵沉思。这是我来到麋鹿苑后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因为1900年,麋鹿就是在这里灭绝的,所以我有理由,在这里设计一个灭绝动物公墓,以警醒世人。 
    公墓的背后是我给灭绝动物们写的墓志铭,墓志铭由梁启超先生的孙子梁从诫先生润色,梁从诫先生曾经是自然之友的创会会长,而我是其会员。每每带人讲解到此,都会情不自禁的将墓志铭的全部内容背诵出来。“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的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了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又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善恶终究有报,猎天必被天猎,当人为造成物种灭绝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自然物种之一的人类,你就能幸免于难,在劫而逃吗?”
    我是1994年加入民革的,先在崇文民革任支委,现在大兴民革任主委,民革市委常委。这些头衔,都是组织上赋予的,也与我十余年来心系民革,立党为公,勤勉执著,密切相关。
    何以表明我心系民革,把民革视为我的精神家园呢?我想,就从我所在单位——北京麋鹿苑,与民革的鲜为人知的渊源说起。1998年我调入北京麋鹿苑时,只是出于工作上的考虑,没想到,作为一名民革党员,这里的很多自然文化成果,都浸透着一些民革前辈关怀、爱护的心血,麋鹿的回归,竟始终与民革人士的支持、呵护,息息相关。
    人们一到麋鹿苑,首先能见到的是大门匾额上的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麋鹿苑”,此乃民革中央委员、著名书画家黄苗子所书。聊以安慰的是,三十年过去,麋鹿已经从当年回归时的38头,繁衍扩大,种群增殖达到千头。现在,黄老虽已仙逝,但值得告慰的是,麋鹿作为当年寥寥无几的“归国华侨”,如今已是野生成群,鹿丁兴旺,出没于大江南北,中原逐鹿,俱成现实。
    前两年,民革党员、北航教授钱世湘带学生来麋鹿苑,他是怀着一种别样的情感来到这里的。原来,钱先生的家父乃是原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他的另外一个职务恐怕就鲜为人知了,钱昌照还是中国麋鹿基金会的名誉会长。1985年,麋鹿回归,既是中国在国际地位和外交上的成功之举,也是中国与国际合作开展保护濒危动物的“重引进拯救项目”,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钱老亲自主持了“麋鹿重返家园赠送仪式”,接见英方的塔维斯托克侯爵,钱老与夫人沈性元还将当月全部工资捐献了出来,当时,中国麋鹿基金会的领导包括吕正操、包尔汉、钱昌照。以后,钱老以病老之躯,多次视察麋鹿苑,对麋鹿回归家园的状况与发展关怀备至。
    在麋鹿苑的“麋鹿沧桑展览”中,有一组油画颇为引人注目,生动再现了1865年麋鹿被法国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科学认知的情景,画的作者叫蒋建国,是原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国民革命军19路军蒋光鼐将军之子。
在我的努力下,麋鹿苑作为民革中央育林基地,连续几年的植树节期间,民革中央的领导都率领民革中央机关的百余同志前来植树。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曾亲临麋鹿苑参加了植树。周铁农主席、朱培康副主席、厉无畏副主席、修福金副主席等多位中央领导都莅临这里……民革为北京的绿化,既身体力行每年来植树,还投入了大量的植树经费,使麋鹿苑的生态环境日趋和谐。
    如今,我作为麋鹿苑的副主任,同时,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这个民革前辈多年关注过的地方,就更要有传承民革业绩并使之发扬光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前辈的关怀已经成为我继续发挥作用的动力,麋鹿苑这个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也是追求党派和谐,同舟共济、魂归正宅的精神家园。
    有同事说:在麋鹿苑历史上,郭耕是第一个兼任地方领导班子成员的人,我想,这都是民革的因缘。记得在纪念民革大兴组织成立20周年时,要出一本纪念册,原区委书记沈宝昌欣然为我们大兴民革的题词“民心政之本,革新兴之魂。”“爱国革命不断进步二十载,为党为民无私奉献许多年”……都含“民革”之字,可谓煞费苦心。作为党派参政议政的一员,我以麋鹿苑为平台,建立了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共地方领导的友好合作、肝胆相照的关系,沈主席作为当时的区委书记,几次来麋鹿苑,关心这里的生态保护并特意题诗,堪为中共地方领导与民革地方领导建立友谊的一段佳话。
    四十年改革开放,几十载家国情怀。“美丽中国,绿色生活”既是国家目标,也是个人追求,本人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执著耕耘,从1994年以来我笔耕不辍,著述超过20部。还常年下基层,下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把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化为老少妇孺能懂的生动讲座,年近百场。作为一名奔走于生态保护科教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拿起笔能写作、拿起话筒能演讲。人称“四不像”(像教师不是教师、像专家不是专家、像导游不是导游,像作家不是作家),如今又以微信微博等为宣教阵地,日复一日地演示所拍摄的自然之美,鸟兽之灵,形成了一整套个人风格的环保生态秀,生活上执著于出行绿色、日用简约、消费低碳,思想上推崇简约其行,高尚其志,改善自己而非改造自然的理念。作为三届绿色政协委员,言传身教,带动了社会,保护了生态,也愉悦了自我,丰富了人生,达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共融。作为一个代表自然与人类对话的生态文明使者,我还将为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新北京,砥砺践行,一如既往,护生惜物,实现梦想。

(作者简介:郭耕,现任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科普作家。民革北京市委常委,民革大兴区工委主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