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民革人物 党员风采 查看内容

姚卫海:一位中医专家的党派情怀

2018-2-28 15: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35| 评论: 0|原作者: 王淑娟

摘要: 姚卫海,民革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东城区委主委、东城区政协副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扎扎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是姚卫海做人的态度,也是姚卫海做事的原则,更是他 ...
       姚卫海,民革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东城区委主委、东城区政协副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扎扎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这是姚卫海做人的态度,也是姚卫海做事的原则,更是他奋发有为,砥砺前行,想事、干事、成事的智慧和境界。若论专业水准,姚卫海是响当当的专家,“悬壶为济世,不忘涌泉思”这就是姚卫海的真实写照。他自1986年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工作,近31年的工作基本天天都是在高度紧张中度过的,31年的工作诊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论党派管理工作,姚卫海从思想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祖统工作等方面,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带领民革东城区委取得丰硕成果。在行政领域,姚卫海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无论是在北京中医医院还是在民革东城区委,他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事业上,赢得下属和群众多方美誉。
       当笔者问起他何以取得如此多的成绩,他谦虚地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这代人是从苦日子里长大的,对百姓的辛苦深有体会,‘小鸭尚知反哺易,赤子常怀报国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报效国家、改善百姓的生活。”

中医专家结硕果

       姚卫海长期负责急诊科管理工作,熟悉行业特点,经验丰富,思路清晰,作风务实,注重加强理论学习,能够较快掌握工作的相关情况。他工作认真细致,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工作,并认真完成医院各项医疗指标,在科室管理中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他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了中医药在急危重症中的救治范围,保障了中医诊疗技术的实施,成功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以及国家重点专科,团队水平迅速提升至全国先进行列。
       在承担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中,他加强演练,认真筹备,全力应对传染病流感、埃博拉等传染性疾病, 2015年成功抢救集体有机磷中毒事件三次。由于业务精湛、医术高超,姚卫海成为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在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担任委员期间,参与制定中医急诊治疗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发挥中医特色,抢救危重病人、危重感染方面做出了贡献。他还担任着世中联急症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中医急诊危重症质控中心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等职务。主持各类各级课题11项。主编学术著作及教材3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4部。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

党派工作展风采

       姚卫海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行业专家,从单一技术工作到参政议政,各方面都融入了太多的努力与奉献。他在带领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团队走向辉煌的同时,还积极履行民革党员的光荣职责,尤其在当选东城区政协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常委、民革北京市东城区委主委后,更是续写了党派管理的精彩篇章。
       单位同事聊起姚卫海,总结了两个“异常”:对科研异常认真,对工作异常负责。不仅如此,对待党派工作,他也总是尽心尽力去做。在与班子成员沟通时他也多次强调:积极履职,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去做“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去做的事”。
       这种信念,体现在他如何增强组织力量的战略性思考上。所以,如何组织、发挥好各方力量,始终是萦绕在姚卫海心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他强调要研究民革东城区委的特点和需要,将组织发展与履职工作相结合,扬长补短,精建队伍。近些年,党员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在社会、法律等重点领域,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
       他强调区委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民革党员思想教育。“基层组织是民革凝聚力、活力、影响力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广大民革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平台和依托。党务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在基层的活动,有活动才能有活力,有活力才能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能有影
响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时间点东城区委举办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的政治素养。这些特色活动,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团结报、文汇报等都有专题报道。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更加坚定了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决心。
       其中,民革北京市东城区委第一支部(“夫人支部”)在2015年被北京市妇联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
       近年来,在新媒体手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姚卫海高度重视以新媒体手段助力民革组织履行职能、凝聚共识。他力促民革东城区委开通“民革东城区委微信公众号”,集履职工作、交流沟通、思想学习、意见集纳等功能于一身,将900多名民革党员紧紧联系起来,为民革组织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发挥提供新的途径。
       他强调要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发挥党内同志的作用。为此民革东城区委成立了年轻党员微信群,群里可以讲述民革党史、民革参政议政的方法,大家交流思想、建言献策。如今,有更多的党员参加支部活动,有了更多的课题让党员们参与。姚卫海熟悉党内每一位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领域作出贡献的党员,他经常随口点出一些年轻党员的名字,并历数他们的工作业绩……
他强调“以专业精神履行职责”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怎样做好建言履职?“在调研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力求把问题想深想透。”他这样总结道。
       近五年,姚卫海组织调研考察、座谈40余次,形成调研成果19项,其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转化成政协党派提案15件,入选政协大会发言汇编10篇,摘编出政协大会发言3篇。其中5件党派提案、7件个人提案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2件个人提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民革东城区委连续五年被授予东城区统战系统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和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姚卫海本人获得市政协优秀信息员;2014年,获得东城区优秀信息员;2014年至2015年,获得民革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提案《对位于传统中轴线上的宏恩观进行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建议》在多方努力下,对文物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宏恩观在钟楼的东北侧,紧邻北京中轴线,宏恩观坐北朝南,南起豆腐池胡同,北至张旺胡同,由西路殿宇和东路僧房两部分组成。地势高旷,人称“龙尾之要”。其所在地本是元代千佛寺,明代改称清净寺,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信奉道教的太监刘诚印出资重修,更名“宏恩观”,清末及民国初此地成为太监的养老居所。解放初宏恩观被国家分给了北京标准件二厂做厂房车间,后来工厂迁走之后,这里就成了住着200多人的职工大杂院,改为菜市场、台球城。2009年10月宏恩观被东城区文委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卫海对宏恩观的关注源于北京中轴线申遗。“宏恩观位于钟楼正北,有“龙尾之要”的美誉,真正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后一个建筑。”姚卫海调研后发现,现今东城区辖区内元代遗存很少,且多为石碑和石额,结构完整的几乎没有,向宏恩观这样完整的道教遗存没有第二处了。 从文物价值来看,宏恩观位于北京鼓楼高地北侧的突出部位,山门前原有高大月台,后因加宽胡同道路,清除月台,在观前改设九级台阶,但仍可看出寺观所居地形的高峻,充分反映出其不同寻常的地位。
       姚卫海建议,尽快将宏恩观菜市场搬迁,同时与现有居住人员逐家逐户进行协商,“既要保护古建,也要给居民创造更舒适便利的居住条件。”在宏恩观腾退之后,可利用科学手段对其历史及文化遗迹进行修复。今后可以还原宏恩观的历史风貌,宣传其作为宗教场所的历史作用,展示其承载的年代艺术与岁月变迁,发展其传承的历史文化价值。经过多次调研形成的政协提案《对位于传统中轴线上的宏恩观进行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建议》,引起北京市文物局、东城区政府等部门的关注,提案最终得到了落实。
       提案《关于创新东城区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建议》对提高区社工的待遇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2014年,民革东城区委和中共东城区委统战部联合开展了以“北京孔庙国子监文化传承及美丽东城建设”为主题的重点调研,并于当年年底完成了《发挥国家文化重镇作用,提升孔庙国子监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调研报告》,该报告获2014年东城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摘编社情民意信息1篇。
        姚卫海深度介入协商议政,积极组织非首都功能疏解相关调研,提交的《关于人口疏解的相关建议》,东城区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
       “我选择了民革,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姚卫海热心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并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民主党派的价值。深入开展牵手困难群众活动,社会服务工作有新突破。“365晨光宝贝之家”是一家专门从事孤残儿童医疗救助、康复教育等工作的民间组织。从2012年开始,区委党员陆续到宝贝之家开展献爱心活动;2013年“六一”前夕,在青妇会倡议下,正式以区委名义牵手“365晨光宝贝”,从捐赠物品、义诊、帮教、心理关爱互动等形式献爱心。《团结报》进行了专题报道,称民革东城区委此次活动的“牵手之举,也拉开了民革全国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的序幕”。区委所属15个支部近200余人次参与其中。
       姚卫海组织党员专家到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远郊区县开展义务医疗咨询服务、健康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组织党员为四川雅安特大地震、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捐款5万余元,捐物200余件,字画50余幅。参加区委统战部组织的民主党派、无党派医务专家赴怀柔区渤海镇南冶村开展医疗义诊。联合区政协组织律师下街道为居民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联合民革昌平支部、北京修脚协会和爱尔眼科医院的志愿者为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精心修治脚病。
       2012年东城区委荣获“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365儿童救助基金爱心组织”称号。十三位党员荣获民革市委2015年度博爱工程奖,两位党员获民革市委2012年社会服务奖。
       “区委把党员当亲人,党员将区委看成温馨之家,正是这股凝聚力让民革东城区委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如今,不断奋斗追求的姚卫海已是人生辉煌、星光灿烂,但他更喜欢那一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他看来,能为国家尽一份责任,能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就很满足了。面对上级民革组织的信任和广大民革党员的期盼,姚卫海深知,由民革老一辈开创,传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需要我们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多党合作事业,就像一部纵情谱写的交响曲,必将是激扬深邃,永无止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