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民革十三大 史海钩沉 查看内容

民革“一大”:中国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代表大会

2017-12-20 13: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14| 评论: 0

摘要: 在举国上下掀起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12月中下旬,民革将在北京隆重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值此之际,重温民革创建历史及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助于广大民革党员进一步了解民革历史,增强对孙中山 ...

在举国上下掀起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12月中下旬,民革将在北京隆重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值此之际,重温民革创建历史及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助于广大民革党员进一步了解民革历史,增强对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关于国民党民主派发起成立民革,早在1947年就准备开始了。据朱学范回忆说:“1947年7月,我飞赴美国,拜会冯玉祥将军,并联合有关同志参加发起成立民革的工作。”“我自美返港后,即与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王葆真、邓初民、张文、梅龚彬、朱蕴山、陈此生等进行筹备工作。由于人员越来越多,急需有聚会和办公地点,9月间,我们在坚尼地道52号租了二楼的一层房子,作为筹备处。柳亚子到港后,就住在那里。他带来了上海方面的意见,他们同意成立一个组织,并提议这个组织定名‘国民党民主派同盟’。”

李济深、冯玉祥、王葆真三人于1946年6月初在南京共同签下的约言,以表达他们誓将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1947年11月12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图为当时大会的签名红缎。

  据被选为民革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梅龚彬回忆,“ 1947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发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号召下,我们加快了筹建工作的进度。我被推举起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统战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凭想当然,起草《宣言》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观点,必须考虑到李济深等人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我曾把《宣言》稿给潘汉年和连贯两位同志看过,他们都同意求同存异的做法。 ”

1948年1月,民革中央部分同志在香港合影。

  在中共的关怀和宋庆龄的支持下,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香港坚尼地道52号正式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李济深、何香凝、谭平山、柳亚子、蔡廷锴等整90人。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织总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告本党同志书》四个文件。大会推举宋庆龄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选举中央执行委员43人,候补执行委员18人;中央监察委员13人,候补监察委员5人。在翌日举行的第一次中央执、监委全体会议上,选出李济深、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蔡廷锴、陈其瑗、陈绍先、王葆真、何公敢、张文、郭春涛、朱学范、邓初民、李章达、李民欣等16人为中央常务执行委员。柳亚子等18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候补中央检查委员,柳亚子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任。需要说明的事,当时成立的大会的签名有的是早就签好的。如朱学范回忆说:“民革成立大会期间,我不在香港,成立大会的签名,是一个多月前,我在赴巴黎前夕提前签好的。”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通过发表各种文件,全面阐述了民革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大会宣布,民革的行动纲领是:“以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为最高理想。”

  大会就定名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朱学范回忆,在讨论组织名称时,何香凝先生坚持保留“国民党”三个字,认为这样可以团结更多的爱国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朱蕴山极力支持这个意见。实际上,之前李济深就曾分别电询宋庆龄、冯玉祥等有关同志的意见。在1947年10月16日,冯玉祥就复信说:“昨读赐电,敬悉将成立同盟,特别盼望成功,此间友人亦皆此意……”宋从上海捎回口信,则倡议这个革命组织可以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0月26日,就定名问题又进行了讨论。会上很多同志都嫌弃“国民党”三个字,何香凝坚决主张保留这三个字,她认为,这样可以多团结一些国民党中的爱国力量,特别是当时国民党当局在战场上开始败北,国民党内部人心惶惶,不少人对各自的前途正在抉择,形势需要我们这样做。并说,好与坏是发展变化的,争取过来一个,就可以减少一个敌人,增加一个朋友,只有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这个组织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在与共产党真诚合作中发挥分化敌人的作用……于是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李济深在大会上作了闭幕讲话,他指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与南京政府的决裂。他强调,民革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共同打倒蒋介石政权。1948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对民革的成立表示欢迎,并赞同民革提出的纲领和主张,表示愿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与民革等民主党派一道,为着共同的目的而携手前进。

  民革的成立,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传统和1927年以来国民党民主派反蒋斗争的光荣传统。同时,从革命的阶段论来说,它标志着由反蒋救国转变到了公开推翻蒋政权的新时期。由于这个政治目标的实现,是寄托在共产党在战场上打击和消灭国民党军队的解放战争上的,所以,民革一成立,就与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解放战争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且同共产党在风雨同舟中成为亲密的友党,正因为如此,民革的成立,为举世瞩目,使国民党当局十分震动。

  当时的民革实际上是国民党各民主派别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联合组织,其中尤以民联、民促成员为多。民革成立初期,民联、民促继续保持各自组织,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其地方组织并未参加民革。

发表于1948年1月4日香港《华商报》上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宣言》和《行动纲领》。

  民革从酝酿到成立,是在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的。它坚持和共产党合作,同意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基本原则。1948年6月25日,民革发表了《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声明》,表示响应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号召;民革很多同志也以实际行动,先后分批奔赴解放区,于1949年9月21日到30日,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成员。10月1日,许多民革同志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民革亦从此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新的光荣历史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