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民革人物 党史人物 查看内容

怀念敬爱的韩汝琦教授

2016-1-7 16: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58| 评论: 0

摘要:      2011年2月17日早晨,当我听到韩汝琦教授病逝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和哀伤:啊!太突然了!春节前的1月15日晚上我还陪他和他的夫人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纪念奚啸伯诞辰100周年京剧演唱会,他当时身体精神状况很 ...

  

  

      2011年2月17日早晨,当我听到韩汝琦教授病逝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和哀伤:啊!太突然了!春节前的1月15日晚上我还陪他和他的夫人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纪念奚啸伯诞辰100周年京剧演唱会,他当时身体精神状况很好,在观剧过程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和我交谈。他说:"当今京剧老生中他喜欢听张建国的戏,觉得奚派唱腔味儿浓,身上也好看"。散戏后,他一定要去后台看望京剧名家、民革党员张建国同志,他说:"大年初四晚上我还要来看戏,看你演的卧龙出山"。张建国高兴地答应:"没问题,到时候您跟兆钧兄联系来找我"。
  2月6日,大年正月初四上午,韩汝琦教授亲自给我打来的电话说:"兆钧,我感冒了,身体有些不舒服,今晚的戏我不去看了,你跟建国同志说一声,见到他替我问个好,祝他演出成功,春节快乐,阖家幸福!"我说:"好的,您多保重身体,我见到张建国时一定把您的话带给他。"我万万没想到,事隔10天,2月16日韩汝琦教授人就走了。
  我有幸与韩汝琦教授认识和交往有20年了,他是原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教授,深受民革党内外同志广泛尊敬和爱戴。虽然我不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但是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忠诚,对民革工作的热爱,和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以及平易近人、谦和仁厚的长者风范,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多年来,我一直视他为自己最敬爱的领导,最亲近的长者,更把他作为我学习的榜样。
  韩汝琦教授和我谈过他的人生经历:他从上中学就非常喜欢物理,这主要是受母亲的影响。很多人不知道,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著名物理学家,在世界物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吴大猷先生是他的姨夫。吴大猷先生的夫人阮冠世在家中排行第二,他的母亲阮冠时排行第三。吴先生1946年离开北京时,韩教授还不到十岁,他对吴大猷先生的印象多来自母亲,知道二姨阮冠世是个才女,在那女子很少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二姨毅然选择了南开大学物理系,于是与吴大猷先生相识。从此,吴先生就一直关爱着他二姨,风风雨雨,历经磨难,但始终一往情深,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少年的韩汝琦从母亲那里知道吴大猷先生是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曾经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他对吴先生倾慕不已,并以有这样的长辈感到欣慰和自豪。正是受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和哥哥韩汝珊都喜爱学物理,50年代,兄弟俩都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2年,韩汝琦教授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就留在北大任教。在北京大学物理系院内,铭刻着这样一块石碑:"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每天清晨,人们都会看见他骑着自行车从北大西面的承泽园家属区进校园西门,沿未名湖穿越整个燕园,来到绿草如茵、环境幽静的北大物理系教学楼。无论春夏秋冬,他始终如一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和生活在这"两点一线"的地方,兢兢业业教书,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韩汝琦教授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也是受家庭影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他说过,面对熟得不能再熟的教材,父母总是像个新手似地认认真真备课。父母在灯下专心致志备课的身影,在他脑海中留下深深的记忆。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人每天都在写自己的历史,要走好人生之路的每一步"。父母那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国传统式做人规范,使他从小养成了严谨、认真和待人宽厚、为人随和的性格。
  在北大物理系,韩汝琦教授曾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黄昆院士等人一起登上讲台,率先开设普通物理课。从固体物理到半导体物理,他和老师们共同奠定了北大物理系乃至全国物理教学的基础。他在北大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知名度。北大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同志说过:"听韩老师上课能使人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现在有些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先给学生提问题,等学生答不出老师再回答。可韩老师不是这样,他从来不向学生提问题,而是从头讲到尾,用生动、清楚的语言把学生吸引住,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住关键要领"。当然,要练就这样一番功夫并非易事,他也不是天然就会讲课,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常常要琢磨很长时间。在几十年教书育人工作中,他为人师表,做出了突出成绩,2001年他曾荣获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李大钊奖。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最早建立了微电子专业,承担着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和国防军工预研任务,韩汝琦教授是这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人之一。十多年来,他一直以常务副所长身份主持日常工作,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我国微电子学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科研水平在国内外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韩汝琦教授长期协助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从事固体物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先后撰写了半导体物理基础、晶体管原理与设计、非导体物理基础、非晶态物理学等著作。他改编的黄昆原著固体物理学,1988年出版以来,被我国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获得199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国家级特等奖、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他主持的本科生"半导体物理学"被评为2008年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他始终围绕着半导体及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的关键物理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他率先在我国开展了非晶半导体物理和薄膜晶体管的研究,其中"纳米尺度硅基集成电路新器件与新工艺研究"项目,获200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尽管韩汝琦教授在我国在教育战线做出了突出成绩,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地成果,然而,和他一生的"名气"相比,他在做人方面却显得很低调。凡接触过他的人,无不对他的人格魅力赞誉有加。他搞了一辈子物理学研究,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学生,他自己也获过很多嘉奖,然而,在他撒手尘寰之际,却没有多少积蓄。以他的地位,他本可以活得更富有,享受更多的名利,但他却甘心情愿选择清苦。
  韩汝琦教授是一个心胸宽阔、豁达大度、很会生活的人,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喜爱京剧艺术并从中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曾说过,一个人要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要被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因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他曾和我说过:"他是个没心没肺,不会烦恼的人"。"一个人只有忘却烦恼,才能摆脱纠缠,活得精彩"。他当官但不像官,是教授但没有教授的架子,无论走到哪儿,不管见到什么人,他总是面带微笑,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他参加政协和民革会议时,除了上主席台穿西装外,一般他很少系领带,平时他的穿着很随意,一件普通的羽绒服他穿了好几个冬季。
  我至今还记得,1991年夏天,民革北京市委会在京郊一个宾馆举办新党员培训班,在一个自娱自乐的文艺晚会上,他出人意料的表演了一个舞蹈:快乐的罗嗦,据说这个节目是他在北大当学生会主席时的保留节目,他那幽默并富有节奏感的动作、那快乐、诙谐的面部表情,逗得大家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韩汝琦教授是1990年11月参加民革组织的。他在一次民革新党员座谈会上说:"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又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制。西方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就其民主的形式而言,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匆匆忙忙地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如果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因此,我们每一个民革党员都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韩汝琦教授在主持民革北京市会工作期间,表现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对参政议政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逢有课题调研会,他常常挤时间从几十里外的北大赶到民革市委机关参加会议,听取意见。他亲自参加并主持了"脑力劳动计量研究"、"控制群众日常生活用品价格涨幅的几点建议"等提案的工作,均获得优秀提案奖。他在担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时,分管联络文史委员会,对保护北京的古都历史遗迹,提出过很多很好意见和建议。几年前,他应台湾大学的邀请赴台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了台湾法华大学、交通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和在台的亲友欢聚。他为海峡两岸的增进交流,联络友谊,沟通感情,寻求共识,消除障碍,广泛团结,携手共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敬爱的韩汝琦教授与我们永别了,但他的精神、思想、人品,将永远鼓舞、激励我们民革的同志在民革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安息吧,敬爱的韩汝琦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