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15北京榜样”公布10月份10位月度榜样人物名单,引发多方关注。民革党员、北京凌盛集团董事长于立荣位列其中。颁奖词这样评价于立荣,“从2007年开始,她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来资助教育和公益事业。8年来,于立荣投在教育和公益事业上的钱超过五千万,她希望做一个慈善事业的推动者。” 日前,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栏目以《北京榜样 于立荣——扶残助困 爱心使者》为题,对她进行了报道。 2007年于立荣为平谷区金海湖第一小学捐助8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从那之后,于立荣便开始投身公益慈善事业。2012年,她又把目光投向了残疾大学生。于立荣说:“残疾孩子本身上学就很不容易,他们又能考上大学,我就觉得这个更是需要来激励的。我一看这些孩子特别充满正能量,特别阳光,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很打动我。” 为了帮助贫困优秀的残疾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于立荣捐资300万元,成立“凌盛奖学金”,用于资助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并每年举办慈善拍卖活动,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弱势群体。获得了“凌盛奖学金”文体卓越奖的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张慧雯在接受《北京新闻》栏目记者采访时说:“奖学金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对学习上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日后学习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我希望日后也来回报这个社会,回报学校。像于总一样,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从2007年至今,于立荣在教育和公益事业领域已投入数千万,她希望做一个慈善事业的推动者。于立荣跟记者说:“我希望在我能力范围内去付出,这个社会是需要和谐,需要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责任去做!” 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抵达首尔,开始任期内对韩国的首次访问。其中,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接韩国的“创造型经济”,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在中国成都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成为了诸多协议中亮丽的一笔。11月1日,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率领的中国青年精英代表团一行100人来到了位于首尔江南区的创客空间Maru180,考察创业生态系统,与韩国青年精英进行创新创业专题交流。于立荣正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中韩投资方在选择青年创客时有何不同标准?交流会上,Sparklabs代表曹湘来表示,选拔创业者,他们首先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其次是这个创业者解决问题的热情,再者,是这个人的素质。曹湘来说,在Sparklabs的帮助下,有76%的初创公司得到了投资,“这部分创业者的素质都非常好。”于立荣补充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责任同样重要。于立荣所在的公司正致力于鼓励大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方面的创新创业。 “ 我从21岁开始创业,一路上经过非常多的困难。”于立荣回忆,自己在创业第八个月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被材料商堵在了门口,甚至连母亲去世都没赶上见最后一面。于立荣声音哽咽,“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会吃很多苦。创业需要激情,但是激情过后,是否做好心理准备吃苦,离不开责任、使命和爱。这是最好的时代,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应该带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出发!”(摘自团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