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原国民革命军第49军105师参谋长焦树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禁想起父亲在那段血与火岁月中的经历。 父亲焦树栋,字海梁,生于1901年4月5日,于1991年1月5日北京病故,享年80岁。父亲出生于河北省滦县大井峪普通农民家,幼年丧母,因其天资聪慧,由家族出资于教会汇文中学就读,英语是必修之课,后因家庭变故,中途辍学后报考军校于1929年1月至1930年9月在东北讲武堂军校学习,为第九期毕业生,分配到独立第九旅23团三营十一连任少尉排长,驻守京山线沿线。 1931年5月调入东北边防司令官公署卫队步兵总队第一队,第一营第四连任上尉连长。1931年发生震惊中外九一八,父亲担任北平新街口主两军的防务,严密监视日军动向,防止日军在北平暴动。1934年东北军调入鄂豫皖边区,父亲部队在鸡公山驻防。1936年8月中旬,移守西安,派驻西安军训团学习,教官是苗剑秋和应得田(后知两人均为共产党)首次接触共产党,接受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思想。 1936年12月12日零时,发生西安事变,父亲率四连死守临潼关,防止中央军进犯。12月17日,由蒋、宋,张、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共同签署八条协议。父亲率四连承担保护中共代表的警戒,确保他们的安全。至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2月22日,张学良召集全体讲武堂的毕业生,侃侃陈词激励全体军官的抗战决心,从此掀起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八年浴血分账,战斗在抗日最前线,直至抗战胜利。 一、
沧州战役 12月25日张学良随蒋至南京从此终身被软禁。东北军被整编,父亲被编入49军105师315旅626团任二营营长。1937年9月10日返家与妻女告别,自知生死难料,面对幼小的儿女(长姐尚未满三岁,次女尚在襁褓之中)、父亲毅然离去,奔赴沧州,率二营将士到大王坟接防。1937年9月18日进入阵地,命令修建掩地,并亲自带侦察排到阵地侦查,摸清了日军的阵地。翌日日军于凌晨以密集的炮火攻打我军阵地,我军平射炮回击,摧毁了日军的炮兵阵地,日军展开全面的阵地战,父亲命五连出击,在我军炮火、机枪的掩护下,与日军厮杀,五连连长许志军率部延伸追击日军于运河,坚守大王坟阵地三天三夜,完成49军淞沪战场的战略转移。父亲代表东北军,旗开得胜,伤亡仅22人,却摧毁了日军炮兵阵地和机枪阵地。父亲得到军部嘉奖,享誉49军。 二、
淞沪战役 1937年10月在淞沪会战的战场完成沧州阻击战后,49军日夜兼程投入淞沪保卫战。49军军长刘多荃向全下达了坚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1937年10月5日开赴上海西郊南翔。父亲受命接替周家渡坚守阵地,父亲根据地形绘制防筑阵地要图,用小交通壕连接个人掩体以减少伤亡和应急,并把四连派到河岸隐蔽,打击苏洲河面日军汽艇。10月7日日军炮兵向阵地追击。战炮两小时后,日军出动一个大队的兵力,在强大的火力配合下直扑周家渡阵地。日军发动三次进攻,均被击退。第二日凌晨,日军派出一个师团旅的兵力向105师守卫的钱江弄、江桥一线全线进攻。父亲指挥所被炸塌,日军攻入阵地。二连三连连长先后阵亡。危机之时,四连成功打沉苏洲河水面日军的汽艇,压制了日军的攻击力。父亲重新部署兵力,打退了日军的反扑。不幸传来团长顾惠权被日军狙击手打中,副团长韩振候阵亡。父亲临危受命代团长之职,率全团展开阵地争夺战,全体官兵奋勇杀敌,枪炮声厮杀声,呐喊声响彻天空。坚守阵地七天七夜,626团伤亡过半,与阵地共存亡。 父亲因骁勇善战,受到了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的表彰。因49军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经并编补充后归属第32集团军,开赴武汉战场。 三、
武汉会战 因马当要塞失守,父亲受命率626团夺回马当附近的香黄山阵地。1938年6月10日凌晨4时,全团向香黄山猛攻,日军依仗山上构筑工事和江心的敌舰炮艇,攻击受挫,伤亡惨重,父亲率二营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迂回到日军的右翼,在我军炮火支援下,撕开日军的防线,占领香黄山阵地。日军组织三个中队兵力反扑,我军将士前扑后继,一营营长李星阁负重伤,四连几乎全员战死,但无一人退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夺下了香黄山阵地。父亲却倒在了血泊之中,用生命和鲜血履行了誓死夺回阵地的誓言,父亲伤势严重,子弹打穿了左肩,伤及肺尖,口涌鲜血不止,送江西第47后方医院,9月转长沙第9后方医院治疗。 四、
南昌外围打游击 父亲伤未痊愈,因前线战事吃紧,执意返回部队,1939年5月返回师部,任603团中校团长,兼二营营长。南昌失守,为牵制日军的兵力,在南昌外围深入敌后打游击。父亲率团与当地民团和活动在南昌外围的共产党游击队真诚合作,先后端掉了万寿宫、生米街等日军据点,打死日军20余人。缴获日本战马12匹。同年12月初,奉命参加赣南游击干训班学习。教育长是32集团军总司令,总队长是戴帅奇,教官是中共高干薛之正。(解放后任北京市秘书长,在父亲回京后,得到了他很多的关怀和帮助)。边章五(解放后任驻苏中将武官)主讲游击战术,1940年3月结业,时任赣州专区专员蒋经国代蒋介石致结业演讲,号召国共精诚合作,将抗战进行到底。 五、
奔赴浙、鄂、赣、皖的抗日战场 1940年3月,在游击干休班结业后,父亲返回部队,驻守义乌,与日军对峙。此时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父亲时任105师上校参谋主任,隶属25集团军,为阻止杭州敌军攻打金华,105师奉命赴金华兰溪一线阻击日军。父亲制定了诱敌深入,后围歼的作战计划,部队星夜兼程,进入金华,龙游和衢县。41年5月21日,杭州日军羽鸟旅师团向金华推进。我军将日军迁进包围圈。一声令下,全师火炮机枪同鸣。官兵同仇敌忾,杀向敌群,迫使日军退至衢县以东,我军乘胜追击,挺进江山。又挥师至龙游,汤溪之线,与日军对峙。 1944年3月—11月,父亲奉命到桂林“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结业后,父亲化妆穿越敌占区,历尽艰险,终于抵达105师驻地上饶附近的灵溪。时任105师师参谋长。 从1940年到945年日本投降,父亲转战浙、鄂、赣、皖,打击牵制日本三个主力师团,为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给予了坚实的屏障。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父亲代表中国政府军方赴杭州接收羽鸟师旅团的日军。父亲从军二十三年,保家卫国,血洒疆场,九死一生。将一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他无比眷恋生他养他的故土和百姓。正是: 战绩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叱咤鄂赣皖,气吞万里如云。 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 战淞沪,保武汉,守金兰,史诗长存。 二十余载,别样精彩耀星辰。 (作者系民革东城区委祖统委员会委员、六支部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