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上将蒋光鼐是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主要指挥者,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他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中华民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违背国民党的对日妥协和不抵抗政策,毅然在淞沪举起坚决抗日的义旗。他率领第十九路军排除各种阻挠,克服各种困难,抗击优势装备的日本海陆空军的联合进攻。英勇顽强的淞沪抗战使侵略军的进攻连续受挫,屡遭失败,被迫多次增兵,三易主帅,威风扫地。他是反对内战、主张团结抗战的爱国将领。 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第十九路军由江西进驻京沪地区。1932年1月初,蒋光鼐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第十九路军甫到上海,人地生疏,但从日本人到处不断寻衅,日本兵船不断来沪,判断日军的进犯已不可避免,立即积极进行各项战备工作。此时距沪战爆发不到两周,这对军饷还未领到就仓促上阵的十九路军来说,的确困难不同寻常。1月23日,蒋光鼐赴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以淞沪地区最高指挥官身份召开营以上军官紧急会议,进行战备动员和部署。他强调十九路军事很负名誉的军队,先恰驻扎在上海,此时正是十九路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也可说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军人只有死力抵抗,就是全部牺牲亦在所不计,我们一定可得到最后的胜利。当日总指挥部向所属各部发出密令:“我军克尽守卫国土添置,如日军攻击应以全力扑灭。”随后,蒋光鼐与陈铭枢、蔡廷锴、戴戟联名发表了《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和《告淞沪民众书》,号召官兵以爱国热血,染成光荣历史,以殉国精神,尽淞沪守土之责。 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了第十九路军走向了抗日。第十九路军在淞沪奋起抗日,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上海人民的支援,得到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支援。各界同胞捐款、捐物、组织义勇军、救护队、运输队,参加各种支前战勤工作,一时间形成了全国抗日救亡的新高潮。淞沪抗战由于国民党的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使英勇顽强的抵抗得不到应有的增援、接济和补充,陷于孤军苦战,日渐耗损削弱,最后功亏一篑,以撤退和签订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为结局,但它仍然是中国抗战史上光荣的一页。 摘编自《爱国将军蒋光鼐》一书中的《蒋光鼐与“一二八”淞沪抗战》简历:蒋光鼐(1888-1967),名憬然,广东东莞人,中国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民革北京市分部第二、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召集人),民革北京市分部第四届委员会主委,民革北京市委第五、六届委员会主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