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博爱工程 公益活动 查看内容

情献乌蒙的五个日日夜夜

2014-10-24 14: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79| 评论: 0|原作者: 魏国良

摘要: ——民革市委会组织医疗专家组赴贵州纳雍县义诊侧记10月24日至28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市委会组织张凯松等八名民革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赴毕节试验区纳雍县开展医疗义诊、教学培训和医技交流活动,三天时间累计义诊 ...
——民革市委会组织医疗专家组赴贵州纳雍县义诊侧记

    10月24日至28日,受民革中央委托,民革市委会组织张凯松等八名民革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赴毕节试验区纳雍县开展医疗义诊、教学培训和医技交流活动,三天时间累计义诊农民患者40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讲座3场,与当地医院开展医技交流10余次。活动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我作为工作人员陪同专家一行,感受颇深。

    路遇险情出手相助

    俗话说贵州天无三日晴。我们刚下飞机的时候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从毕节赶往纳雍县城的路上却打起了响雷,不一会儿就有黄豆大的冰雹噼噼啪啪的砸下来,瞬间路上一片雪白。很快冰雹又变为暴雨,路面非常湿滑,视线也变得模糊。好在雨水来的快,走的也快,我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进入纳雍境内后不久,车子突然停了下来,我向前一看,在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一辆公共汽车横在路中间,车头撞到路旁的岩石后严重受损,玻璃碎片散落一地。事故刚刚发生,不容半点迟疑,我们的医疗专家赶忙下车去现场了解伤情。1 人当场死亡,6、7 名乘客重伤,多人轻伤。一名乘客满脸鲜血,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的傅涛大夫翻开她的眼睛,瞳孔没有扩散,现场却没有施救条件……道路堵塞后车辆和村民越聚越多,专家们一边叫轻伤乘客自行赶往医院,一边帮助疏导交通等待救援。等救护车呼啸而来,把伤者都都送往医院的时候,天已擦黑,而这里距离县城还有几十公里。于是县里临时从乡镇借调汽车从对面接上我们,行李则留在车上,在夜幕中赶往县城。匆匆吃过晚饭,专家组又与县卫生局和各医院院长召开情况对接会。专家们在听取了县医疗卫生情况汇报后,一一介绍自身专业特长以及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并根据计划对今后几天的工作做了分组和分工。当会议结束的时候,我看了看表,23:20。

    深入山村倾情义诊

    25日一早,专家组首先赶赴纳雍县王家寨镇路嘴村考察。民革市委会社会服务处负责同志常桂云向大家介绍说,路嘴村地处偏远,缺医少药,以前村民生了病要跑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看病。为此,2013年北京民革筹资50万元援建了一座512 平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可以解决该村及附近一万多人的看病难题。专家们详细了解工程进度,并表示今后将重点关注和支持村卫生中心服务体系的建设。随后专家们来到王家寨镇卫计服务中心开展义诊。四邻八舍的老乡们听说北京医生来镇里义诊,纷纷赶来,把义诊现场围得是水泄不通。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的杜巍左右手同时把脉,来自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张宏林专门诊断疑难杂症,来自北京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大夫张云耐心细致的诊断各类慢性病患者……为了便于专家听懂老乡们说的方言,县医院给每名专家配了一位助手。专家在看病和开方的时候,总是要认真的向助手解释病理和原因,这样使得纳雍的医生在专家义诊过程中也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下午六点,我随另一路专家回到了县城,义诊的专家却还没有回来。我就打电话给常桂云。她说还有几位老乡走了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一定要让北京的专家给他们瞧病。常桂云左右为难,一边是工作了一天没有休息的专家,一边是走了十几里山路老乡。最后专家坚持要把病人看完。就这样,晚饭又拖到七点多。接下来的两天,专家们又奔赴阳长镇卫生院和新房乡以角村卫生服务中心为村民义诊、赠送健康教育宣传册。虽然很辛苦,但专家们说能够真正深入山村给老乡们带去健康和欢笑,他们的心里却很甜。

    倾心交流言传身教

    从来到纳雍县的第一天起,专家们树立了一个信念,把好事办好,要通过传帮带,留下一只不走的医疗队,这个医疗队就是纳雍的医务工作者们。所以除了义诊,专家们每到一处都要和当地医生作深入的交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专项辅导。应纳雍县卫生局的请求,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大外科的张凯松和来自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的李明山为县里的200多名医护人员作了影像分析技术和临床营养支持的专题讲座。专家说,如果上大课,别的专家就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上大课实际效果未必好。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每一位专家的作用,我们又把专家分成若干小分队,针对医院和各科室进行直接交流和指导。张凯松、傅涛深入病房开展查房教学;张宏林到县医院手术室亲临指导;李明山、戴金汉与各医院影像科医生一起探讨技术难题;刘喜荣大夫和医院院长交流医院信息化建设课题……

    我跟随杜巍、张云去了县中医院,现场感受到这里年轻的医生们对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的渴求。杜巍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30 多年的从医历程和对传统中医的认识。杜大夫一边说一边演示,狭小的办公室里鸦雀无声,医生们沉醉在他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之中,如痴如醉。后来,一位医生发来这样的短信:“杜老师您好!我是纳雍县中医院针灸科刘银松,听说你们今天将离开纳雍,很遗憾没机会去送你们,也不能再继续聆听您的指导。您不知道,聆听您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迷茫之心豁然开朗。是您在我彷徨之际给予我忠告和建议,使我茅塞顿开,为我的从医道路指明了方向。寥寥数语无法表达学生心中的感激之情,但我还是要谢谢您。若将来有缘,我一定到北京去看您,再聆听您的教诲”。

    情系乌蒙依依不舍

    大多数专家都是第一次到贵州,第一次到贵州就到了最偏远贫困的毕节市纳雍县。通过深入到苗寨义诊和考察,专家们深切体会到贫困山区百姓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也深刻认识到民革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临走时,李明山说,我是国内第一批影像专业毕业生,只要纳雍县需要,我随时可以来帮助他们培训影像人才队伍;张凯松说,希望有一天能到县医院兼职外科主任助理,帮助他们把外科水平提上去;刘喜荣表示将帮助纳雍县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到时就可以与北京大医院实现远程互动;傅涛希望帮助联系纳雍医院眼科大夫到同仁医院实习培训……

    10月28日清晨七点半,天蒙蒙亮,专家一行坐上了归途的汽车。一路上尽是清新舒畅的空气和满目葱翠的青山,但是专家们已经无心欣赏窗外的美色,在摇摆的车厢里沉沉的睡去,鼾声一片。当飞机徐徐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北京已是万家灯火。我们相互挥手道别,相约明年再去纳雍。望着专家们离去的身影,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说不清楚是敬佩还是感动,是难舍还是兴奋。五天来,我们朝夕相处。从我们一踏上贵州这片土地,就匆匆赶路、匆匆吃饭、紧张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这里的患者和医生们,义诊、培训、指导、座谈,没有一刻休闲和娱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白衣天使的敬业、奉献,更看到民革党员身上的责任和品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