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民革北京市委员会成立65周年,作为最早建立的地方组织,从成立伊始,就继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李锡九、余心清、宁武、蒋光鼐、侯镜如、覃异之、何鲁丽、韩汝琦为代表的老一辈市委会领导人以他们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风范让我们认识了民革、加入了民革。他们用他们的所思所为告诉我们——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民革的特色与优势,使这种优良传统能够薪火相传,为首都科学发展献计出力。 通州地处首都东部,是北京在建的城市副中心,随着对中心城区功能的接纳运转,无论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还是参政党的参政能力,都将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 通州民革现有 60 名党员,分别来自医务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法律界、政府机关和非公经济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退休党员,人员构成相对丰富,通州区的历年参政议政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新党员参政经验不够,老党员知识更新不足等现实问题。 按照民革全党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通州支委班子经过研究决定,要在今后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通州支部。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大力推进学习型支部建设三年规划》 ,按照《规划》的要求,2014年为创建学习型支部深入宣传、学习、发动、开展活动阶段,形成创建学习型支部的浓厚学习氛围。 学习分为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两部分。书本知识主要采取专家讲课和自学两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八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方针路线,国情市情区情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以此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努力在全支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社会知识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深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基层第一线,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使调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有机融合,既服务社会,又让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变得有声有色,为今后支部的发展探索出新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