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革党员、中央电视台《合唱先锋》节目统筹及合唱指导海燕 每周日晚上七点半,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准时播出《歌声与微笑—合唱先锋》节目,这是一档深受广大观众喜欢的大型群众音乐互动栏目。自2011年播出以来成功邀约数百支合唱团参与节目录制,并有众多合唱团在此脱颖而出。2015年的合唱先锋舞台上更是展开了“百团大战”:纯净的天籁之声的雪域梦合唱团、母爱与童真自然流露的大连市妈咪宝贝合唱团、载歌载舞的四川甘孜职业技术学校合唱团、高贵典雅的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清雅脱俗的云南云天化集团合唱团……该栏目的节目统筹及合唱指导就是民革党员海燕。 说起合唱,海燕圆圆的笑脸上洋溢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热情。“合唱是集体通过协作取得的和谐之音,通过声合、音合、情合这“三合”达到艺术欣赏和精神交流的目的。合唱是群体艺术,群体艺术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平。我做合唱的口号是:与爱同行。我要拿公益做合唱,拿合唱做公益。” “我的事业从民革起步” 海燕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朱振山教授。海燕成绩非常优秀,获得过很多奖项,曾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活动中担当领唱,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曾在北京市和朝阳区的歌唱大赛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她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被聘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艺术顾问,河北传媒大学、安徽阜阳师范学校客座教授,被捷克聘为“中国艺术总监”。 2003年,海燕加入民革。2004年初,民革中央成立合唱团,科班出身的海燕成为合唱团的主力队员,担任民革中央合唱团独唱及领唱。在民革中央举办的“共铸中华魂”大型演出中独唱《黄河怨》;担任《共和国之恋》领唱;参加《大刀进行曲》的录制;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指挥排练合唱《您的名字孙中山》;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指挥排练合唱《血脉相连》;担任中国网络电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打造的大型网络众筹《黄河大合唱》活动艺术顾问;在民革团拜会、祖统联欢、慰问国旗班等活动中担任独唱…… 海燕在民革朝阳十一支担任副主委,积极组织支部活动。她和民革党员刘洋律师一起组织了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兔首和鼠首铜像被拍卖、让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活动。2008年该支部被评为优秀支部。朝阳区成立文艺支部后,海燕调入文艺支部担任副主委,为民革朝阳区团拜会、联谊会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她的出色工作,她被评为“2003——2007年度优秀民革党员”、“民革北京市委成立60周年先进个人”。民革的工作极大地锻炼了海燕组织大型演出活动的能力,积累了大量的指导合唱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海燕每到一个地方,总会说:“我是民革党员,我要给民革组织争光。” 拿合唱做公益 2006年,海燕开始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志愿者协会会员。2008年,海燕担任奥运会的志愿者,带着文艺工作者组织大型文艺活动,并获得奥运志愿者奖章。她全身心地把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在做志愿工作期间,海燕认识了一位22岁、特别喜爱唱歌的盲人姑娘,她从天津来到北京做盲人按摩。“我教你唱歌吧!”热情的海燕向盲人姑娘伸出援助之手。一下班,一到周末,海燕就把姑娘接到自己家里,义务教她唱歌,再送回家。海燕手把手教她表演和发声:“手要张开,身体要挺拔。要抛开嗓音, 用气息唱歌……”小姑娘学习特别认真,风雨无阻,而且很有天赋,听过一遍就会唱。海燕联系人帮她调钢琴;帮她联系到北京电视台参加演出;推荐她到朝阳区残联艺术团,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演出。现在盲人姑娘已经调入残疾人报社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 海燕每年拿出自己收入中的十几万用于普及合唱知识,发掘具有特色的合唱团。她深入高原山区、边陲哨卡,踏遍学校社区、城市农村,历尽艰辛万苦,没有一句怨言。一年365天有300天在天上飞,自费购买机票和支付差旅费,一年看一千多支合唱团,把各地区、各行业的优秀合唱团推上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为老百姓搭建歌唱平台。 海燕告诉我们:“中国一共有13万支注册入会的合唱团,每个地区有上万支合唱团,这些合唱团急需专业老师普及音乐知识。我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海燕在担任《合唱先锋》节目统筹工作时, 遇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赈灾、扶老、救孤、济困, 还是助残、助学、助医,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听到她热情的嗓音。她时刻关爱弱势群体,处处奉献一片爱心。 海燕在广西柳州一个社区指导中老年合唱团排练。大热天,没空调,海燕大汗淋漓地讲了一天。第二天老人们还想听,还组织了五六个社区的老人过来一起听课。“我们这里接触很少接触到艺术家,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舍不得离开。 河南开封洞头村原来破破烂烂、没有文化活动,村民经常打架,村子里很不和谐。海燕告诉一筹莫展的村长:“ 从文明文化开始抓。”在海燕的鼓励和指导下,全村人登上村里的大台子,开始唱歌跳舞。现在,这个村子再也没有打架斗殴事件,全村人齐心合力,开发草莓园,还评上了“全国文明村”。村民们亲切地跟海燕说:“姐姐,我们希望你回家!” 当海燕在新闻中看到全国留守儿童最多的地区是安徽省时,她马上带着两大箱文具盒去安徽农村给孩子们讲音乐、讲唱歌;她买了价值八千多元的文具盒和书本,送给四川巴塘地区的孩子,用合唱艺术给孩子们带去关爱;当她了解到孩子们没有音乐老师,就马上给当地老师做音乐知识培训; 她给云南彝族和甘孜藏族的贫困山区的孩子带去欢乐和笑声,并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走向全国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她去医院看癌症患者,用音乐疗法使患者心情愉悦、战胜病魔…… 把《合唱先锋》打造成央视的精品栏目 为了打造中央电视台《合唱先锋》这个精品栏目,海燕经常长时间连续工作,中间不休息,平均睡眠每天只有4个小时。 在南戴河公园,她在海边吹着海风讲课;在云贵高原上顶着严重高原反应,脑子处于半昏迷状态,上吐下泻,头重脚轻,还用沙哑的声音坚持唱歌;在发烧到39 度,嗓子失声的情况下,还坚持爬上中越边境,指点边防部队演唱;到甘孜藏族去审查一个儿童合唱团的节目,生着病,下了飞机就做了6个小时的夜车在山路上颠簸;在做抗战胜利70周年《黄河大合唱》节目统筹时,在江苏徐州仅用一天的时间,就组织了近万名群众,举行了万人大合唱…… 著名指挥家、原中国合唱联盟副秘书长李初健说:“ 《合唱先锋》这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一个栏目。它对中国合唱事业的推进作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在业内的影响广泛,全国就有1300多家专业和群众合唱团体参与。它也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在多个有影响的电视收视率调查中《合唱先锋》排名靠前。” 海燕的恩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合唱团首席常任指挥李玉宁告诉我们:“海燕是一位优秀的合唱人。这些年海燕辅导过的合唱团近百家,有三支合唱团获得过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还有两支获得北京市合唱比赛金奖。这些艺术成就的取得源自海燕深厚的合唱艺术功底,以及海燕对合唱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海燕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推广做过很多事情,海燕力推合唱团演唱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正像她说的那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是最真挚最美妙的声音。她还为全国优秀的民族合唱团如云南坡牙歌书合唱团、浙江畲族合唱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族合唱团体搭建了展示平台,为中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联合知名指挥家传递爱心 海燕做公益事业时间久了,越来越感觉到同行中也有很多爱心人士,如果把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她有了把全国的指挥大师都聚集起来的想法。 在她的多方联系和积极努力下,2014 年9月注册成立了“中国国际合唱艺术研究会”,并成立“中国合唱指挥家爱心合唱团”,集中了全国90多位知名的指挥家、音乐家,由海燕担任团长。合唱团一至两个月组织一次活动,去孤儿院、部队、社区、养老院做公益演出和音乐指导。从一个人做变成带领大家一起做,海燕感到力量更加强大,责任更加重大。一年来,合唱团走遍北京的十几个社区,全国各地的五六十个社区,走进140多所高校,走进众多的中学,带去音乐的艺术熏陶和心灵的温暖关爱。 2015年12月26日,海燕代表“中国国际合唱艺术研究会”授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益童成长中心为“中国国际合唱艺术研究会公益爱心合唱基地”,研究会的指挥家们为玉树孤儿捐赠羽绒服以及吉他、口琴、竖笛等乐器。指挥家们为玉树孤儿组建童声合唱团,并上第一节合唱示范课,开启孩子们美妙的合唱艺术之旅,让音乐和艺术陪伴孩子们一生的成长。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这样评价海燕:“ 海燕的无私奉献和她的人格魅力,受到了人们的敬仰,特别是受到全国合唱界的专家大师们的好评”。海燕,给音乐插上了爱的翅膀,将继续带着音乐大师们,翱翔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给全国人民带去音乐的欢乐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