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民革人物 党员风采 查看内容

仁心仁术大医精诚

2015-11-18 10: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25| 评论: 0|原作者: 秦阳

摘要: ——记民革北京市朝阳区委委员苏庆军和蔼的笑容,沉稳的风度,这是民革北京市朝阳区委委员、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苏庆军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苏庆军大夫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来到朝阳医院,已经从医近30个年头。他 ...
——记民革北京市朝阳区委委员苏庆军
    和蔼的笑容,沉稳的风度,这是民革北京市朝阳区委委员、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苏庆军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苏庆军大夫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来到朝阳医院,已经从医近30个年头。他于2007年加入了民革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民革党员。无论是从医还是履行民革党员的职责,他都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不知道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治病救人是看医术,而病人的赞誉是赞人品。”苏庆军从农村走出来,他始终不会忘记这个最开始驱使自己拿起手术刀的初衷,就是在医治好病人的同时,一定要留下良好的口碑。
    登陆“好大夫在线”网站,输入“苏庆军”这个名字,可以看到上面有不少患者,在经过苏庆军大夫的诊治、手术后写给他的感谢信。比如,有一封是这样写的:“苏主任对患者谦和的态度,对工作严谨负责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推脱、敢承担的职业素养也深深得到患者的尊敬。”另外一封信写道:“您不像那些医生喜欢摆架子,还没说完病情就把我打发了。您永远一副面带笑容的脸,不嫌烦不嫌燥地开导我,讲给我听。好医生是很多,但是您是我见过医德最高尚的医生。”直至今日,苏庆军大夫个人网站已有100万多人次访客。他在业余时间为数千名患者提供义务咨询,为普及医学科普知识、促进大众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9年,一位来自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男孩住进了苏庆军大夫的病房。他叫扎西,已经是初中生了,但由于身患脊柱侧弯,身高不足130厘米。在慈善组织的帮助下,他来到北京接受手术治疗。苏庆军不仅在治疗上精益求精,还从生活上关心他。看到扎西因为营养不良,术后恢复缓慢,他特意让爱人炖了牛肉带到医院,给孩子补充营养。经过他的悉心照顾,小扎西很快恢复了健康,出院时的术后身高接近了137厘米,实现了小伙子“长高”的愿望。返回阿里后,小扎西还和苏庆军保持着联系,在他的鼓励下,扎西努力学习,现在已经是湖南民族学院的大学生了。
    2013年的暑假,苏庆军给他的一个“老病人”打电话,通知她该来做脊柱侧弯的第二次手术了。这个叫延琦的山西小姑娘,父母都是农民,2008年为了让身患脊柱侧弯的她能够像其他的小姑娘一样健康成长,家里不惜借债把她送到北京做手术。术后的效果非常好,但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在五年后进行第二次手术。苏庆军惦记着她,五年一过,就想办法联系她来做手术,避免丧失机会,造成遗憾。但是,为了偿还第一次手术欠下的债务,延琦的父亲到没有任何劳保条件的私人煤矿打工,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只靠母亲一个人种地维持,已经没有能力再来做第二次手术了。苏庆军深知,如果就此放弃,小延琦可能再也不能长高,她的身体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为了这个孩子,苏庆军一次次的联系慈善机构,向他们介绍小延琦的病情和家庭情况,请求他们资助十几万的手术费用。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4年10月,小延琦终于得到了慈善组织的帮助,来京完成了第二次手术。苏庆军不仅细心为延琦安排了手术,还联系同事为她的爸爸进行了身体检查,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天气冷了,他把自己女儿的新衣服拿来给延琦穿;看到长大了的小姑娘性格有些内向,他用延琦妈妈顽强扛起家庭重担的事例告诉她,要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经过精心的治疗,小姑娘的身体迅速恢复了,性格也开朗了不少。孩子的妈妈在出院时感激地说:“您不仅给孩子治好了身体,还让她爱笑了,真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有许多像苏庆军这样的白衣天使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奋战在医疗第一线,有不少患者对他们的医术、人品,表达出由衷的敬意。

    2007年,苏庆军经人介绍加入民革组织,被分到北京市朝阳区第四支部。2012年,民革朝阳区委改选,他荣幸当选为新一届区委委员,负责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工作。他是《美中国际创伤杂志》和《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的编委,并参与编写和翻译了多部医学著作;他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带教工作比较繁重。自从加入民革以后,他的社会工作就更忙了。他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民革朝阳区委组织的医疗义务咨询活动,组织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多名医学专家多次进行医药卫生科普讲座,如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防治、颈椎病的预防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青壮年下腰痛的预防等。每次听众数百人,受到民革党员和社会居民的一致称赞。2014年,苏庆军被评为民革朝阳区社会工作优秀积极分子。

    苏庆军作为区委委员,积极履行委员职责,代表民革朝阳区委多次参加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各种会议;在参加朝阳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征询意见会时,作为民革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老旧小区改造要注意便民的合理化建议,在会上受到区委领导和出席会议代表的赞同。相关部门当场表态予以采纳并虚心接受检查,并且在区政府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实际工作中得到执行,受到居民的称赞。

    作为区委委员和民革四支的副主委,苏庆军定期与支部主委、副主委和委员探望民革党内著名人士,带去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关心,让老人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抗战老兵尤广才老人身患疾病,因为外地医药费报销出现问题,家属不能解决,他们首先想到自己的组织——民革,苏庆军克服困难,最后终于帮助尤老报销了住院费,尤老全家甚为满意。张新吾老人本人身患多种疾病,联系住院和专家看病数十次,苏庆军大夫积极协调帮其解决看病问题;张新吾老人的老伴外伤后股骨颈骨折,他对此深有精神负担,苏庆军多次与他沟通其老伴的病情,打消了他的顾虑,还对他其进行专业指导:例如如何护理、如何康复锻炼、如何减轻和避免骨折的并发症等等,最终张新吾的老伴顺利康复。民革老党员赵老师,在查体时发现乳腺肿瘤,因为事情如此突然,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苏大夫与她多次沟通,耐心地讲解乳腺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手段和非常乐观的治疗结果,给她联系好治疗此病的知名专家,顺利地完成手术和化疗,目前完全康复。加入民革以来,苏庆军帮助党员和家属住院治病近百次,热情的接受民革党员的电话咨询,他干的都是生活当中最琐碎、却又最实用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苏庆军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人们为什么那么积极踊跃地加入民革组织,信仰固然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民革其实是一个大家庭,人们在这里,能够体现出民革党员之间的温暖,既然我有这方面的便利条件,我就要尽量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他用一颗仁爱之心,映照出白衣天使的光辉,树立了民革党员重德精业的榜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