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王以新 189 案由: 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站医疗水平还有待于提升,尤其边远山村医疗单位。一是公学矛盾,二是没有直接对口单位的学习和必要的进修程序,三是下级单位医务人员有医疗问题咨询、请示,没有直接对口接收和处理的上级单位和部门。四是对于整体医疗水平明显受限现象存在。 分析: 现在的大医院里,每天人满为患的情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沉重的“看病难”深深困扰着新医改。实际上,这些涌向大医院的人群中,有近70%的患者的疾病是可以就近通过社区医疗、乡镇卫生机构“网格”、一二级医院“网格”治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本没有必要上三级大医院费劲挤进这个“网格。 从2012年11月起北京三级甲等朝阳医院与另外三家医院、七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内的单位将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方式逐步实现医疗资源的统筹利用,尤其是为由三级医院更加顺畅地向下转诊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联盟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床位也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不仅解决了以往床位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而且一定程度缓解了三级医院康复期患者“出口”难和疑难重症患者住院难问题。例如,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共有床位3100 张,其中朝阳医院本部拥有床位1400张,朝阳医院可以将一些恢复期或康复期病人转至其他联盟成员。 北京建立的医疗联合体就是由大医院“牵手”小医院组成,由三甲医院牵头,联合多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建设医联体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不是一味地集中在大医院就医。 这一“网格化”创新之举,引导患者逐渐沿“网格”分级就诊,将有利于解决小医院“看不好病”、大医院“看不上病”的矛盾,探索出了破解新医改“看病难”困局的新途径。探索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真正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着力实现了两个回归:一是让小病、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回归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让百姓在身边的社区得到更加便捷、规范的诊疗;二是让三级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术科研的引领上,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疑难重症患者在三级医院医、教、研、防水平的不断提升中看到更多健康希望。郑州医疗联合体的实践表明:三级医院能否积极发挥大医院优势,主动为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是检验医疗联合体有效性的关键。 建设建议: 1、建立以医联体系统的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机制 具体应按区域、距离分配“手拉手”医联体对口扶植医疗单位:确定单位、确定部门、上级单位定期“走出来”,下乡送医、送知识。下级单位定期“走进去”进修学习。随时往来,帮助下级单位提高医疗诊治水平、解决疑难问题。 2、建立以医联体系统的医师执业自动多地点机制 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向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医联体内非本机构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聘请其在本机构兼职。
3、建立以医联体系统的区域信息联网机制 以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支撑共性技术为基础,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信息平台。
4、建立以医联体系统的业务指导机制 根据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由三级医院指定“责任主任”通过专项讲座、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等形式对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承上启下,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共同遵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协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二、三级医院要有计划地、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
5、建立医联体系统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6、开设医联体系统的检验影像绿色通道 以建设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为手段,将医联体内多家、多级医院构成一个“医疗网络”,慢性病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可以获得传输和共享,使得患者在一、二级医院就能够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建立检验绿色通道,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
7、建立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提供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预测,综合性医院实施设计健康指导方案并进行评价。区内居民在二、三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报告、用药和住院信息,均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阅。推进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与社区慢性病规范管理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的一揽子疾病管理计划。 8、探索以医联体医疗为系统的保险付费创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