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问题及分析: 1、截至11日24:00,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超9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是对快递行业的考验。双11之后的一周内,“最后一公里”的终端物流配送压力受到了极大挑战。快递员最大的烦恼是小区物业管理严格,繁琐,等着用户来取,影响投递效率、影响收入;用户担心隐私泄露,以及送货上门的安全性;物业管理公司担心小区的安全性,这些都成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2、目前,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快件箱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体验。所谓智能快件箱,就是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一般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在快递员把包裹投放到快件箱的同时,用户收到物流信息系统发出的随机密码,选择时间自取。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截至2015年5月,我国50大城市已经安装了3.1万组智能快件箱,北京也有部分小区开始使用。快件箱投递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公众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了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要求,提高了服务效率,保护了个人隐私。 3、目前智能快件箱运营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快件箱运营企业在圈地竞争中招数百出。虽然2014年5月,国家邮政局发布《智能快件箱》行业标准,但由于仍属于初始阶段,各生产运营企业遵守程度不同,且北京市目前现行的《北京市邮政通信设施建设与使用管理规定》并未将智能快件箱包括在内,智能快件箱的统一规范和体系化运营管理缺少规范。市场监管不足和无序竞争状态影响了智能快件箱健康有序发展,为后续体系化运营埋下隐含,也使居民获得服务质量受到威胁。 建议: 1、智能快件箱是提高快递末端投递水平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政府应该积极鼓励机关、住宅区等场所设置公共智能快件箱,引导居民使用,使快件箱成为邮政,上门快递等便民服务的有益补充。 2、由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智能快件箱布局的总体规划、建设和规范运营的规范及管理制度,推进智能快件箱运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积极扶持和推广丰富原邮寄箱功能和拓展快件箱功能,打通不同公司的快件箱壁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充分发挥首都北京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智能快件箱作为互联网+时代直接打通用户终端的关键一环,鼓励科技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更多创新,为从事智能快件箱研发的初创企业提供简便可行的优惠政策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