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2017年北京民革两会专题报道 委员提案 查看内容

关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2017-1-19 19: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38| 评论: 0

摘要: 案 由: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了城市养老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定位;又据北京2014年度《健康白皮书》披露,北京市在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万人,占22.6%,即每5个北京人中就有1 ...

    由: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了城市养老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定位;又据北京2014年度《健康白皮书》披露,北京市在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万人,占22.6%,即每5个北京人中就有1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已经成为北京必须优先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提案内容:

当前北京城市养老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科学有效的老年评估体系和分级、分类的资源配置机制。按北京现有机构养老配置和分布情况看,不能满足按需分配的养老需求。一是部分失能老人得不到服务,大多数项目将服务对象锁定为服务相对简单的健康、亚健康老人,反而忽视了更需服务且服务难度相对较大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二是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高质量养老服务十分难寻,服务多限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对于有一定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养老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均衡、不完备。这一问题在老旧小区和分散社区表现尤为突出。

3、北京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及技能不足。北京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护理人员或持证人员缺口很大,且缺乏统一的培训教材和服务标准,在居家养老方面甚至会以一般的家政服务替代护理服务。

4、部分养老机构的实际服务内容与服务项目不匹配。一些项目名为养老服务,实为追求商业利益,且较少提供有一定专业性的照护服务。

5、社会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养老服务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囿于我国现行退休制度的收入差异化和社会保险、公共福利的低水平发展,现阶段的适龄养老人群多属于低收入阶层,很难负担医养型或半护理、全护理型养老的高额费用。另一方面,政府在鼓励民间投资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不具备吸引力。

建议:

1、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针对北京城镇老龄人口分布特点和健康水平,建立科学的老年评估体系,制定和完善北京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做好资源配置,实现精准化养老。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服务配套信息系统规划(包括适宜老年人辨识和操作的家庭化网络服务系统)。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局委办和多学科专家、投资企业进行专项调查,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2、建议市政府按照发展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分级、分类养老服务发展策略,完善养老补贴标准,对现有养老机构进行结构和功能性调整、改造,以达物尽其用。

3、制定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鼓励多方投资机构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放开养老机构准入政策,出台政策支持民营专业养老护理培训机构的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通过招投标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北京城市养老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进程。

比如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能否在京冀跨区城镇或利用京郊闲置民宅发展养老地产,推广分时养老、休闲养老、康复养老、以房养老等多元化养老项目,既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又助力北京城市人口疏解和缓解城市机构养老压力。

 

建议承办单位:

    市民政局

返回顶部